独立开发者也需要使用Linux控制面板吗?

作为一个从普通开发走向自由职业的程序员,我必须先承认一个让同行们可能会"鄙视"我的事实:我现在大部分时候都在用Linux控制面板管理服务器,而不是那些看起来很"专业"的命令行操作。 这话说出来,估计会有不少老铁跳出来说:兄弟,你这是堕落了啊!真正的程序员怎么能用图形界面呢? 我也曾是"命令行原教旨主义者" 说实话,刚开始工作那几年,我也是个十足的技术狂人。每次看到有同事用什么宝塔面板、1Panel这些图形化工具,心里就会默默地想:切,这些都是小白用的,处理不了高难度的问题,只有自行管理才能实现任何功能。 那时候的我,甚至觉得每一个服务器配置都要亲自用命令行来操作才安心。 配置Nginx?必须手写配置文件。部署项目?必须用shell脚本。数据库管理?当然要用命令行登录。 仿佛只有这样,才能彰显自己的技术实力。 80%的任务不需要命令行 真正让我改变想法的,是这几年不断的实践和对比。 刚开始做自由职业的时候,我其实两种方式都试过。有时候用命令行搭建环境,有时候也会装个面板试试。 慢慢地,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每次用命令行的时候,我总是要花大量时间在一些重复性的工作上——配置虚拟主机、设置权限、安装软件包、处理各种依赖关系… 这些工作说技术含量吧,其实也没多高,就是纯体力活。但说简单吧,稍不留神就会出错,而且排查起来特别麻烦。 后来我仔细分析了一下自己的工作模式,发现日常遇到的服务器管理需求,大概有80%甚至更多,通过现代化的控制面板都能很轻松地完成。 比如安装常用软件(Nginx、MySQL、PHP等)、创建网站和数据库、管理文件权限、查看系统状态、备份恢复数据、配置SSL证书… 这些最基础也最常用的操作,像宝塔、1Panel这样的现代面板都有很友好的图形界面。 你想想,安装一个LNMP环境,如果用传统的命令行方式,光是解决各种依赖关系就够你喝一壶的。但是用面板,点几下鼠标,喝杯咖啡的时间环境就搭好了。 而剩下的那20%,确实可能需要用到命令行,但大多都是一些比较高端的定制需求,比如特殊的网络配置、复杂的负载均衡、定制化的安全策略等等。 但问题是,作为一个普通的自由职业者,我真的需要那么多高端定制吗? 说实话,绝大多数时候答案是否定的。即使遇到稍微特殊一点的需求,现在的面板生态也很完善,社区里往往也能找到现成的解决方案。 只有极少数情况下,可能真的需要自己深入研究命令行方案。但这种情况可能一年都遇不到几次。 为了这极少数的场景,去花大量时间学习和维护那些复杂的命令行操作,真的值得吗?这多出来的时间,我们完全可以用来做更有价值的事情,比如优化代码逻辑,设计系统架构,或者陪陪家人。 不要被"技术心态"绑架 我发现很多独立开发者程序员(包括以前的我)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容易被"技术心态“绑架。 什么意思呢?就是总觉得越复杂、越底层的东西越高级,越能显示自己的技术水平。 这种心态我理解,因为我们是技术人员,天生就对技术有一种执着和追求。但是,我们得分清楚什么时候该追求技术的深度,什么时候该追求效率。 记得我们之前聊过MVP(最小可行产品)的概念吗? 本质上是一样的道理。作为独立开发者,我们的目标是快速验证想法,快速迭代产品,尽早获得用户反馈。如果我们在搭建基础环境这一步就花费大量时间,那岂不是还没开始跑就已经累趴下了? 我见过一些独立开发者,明明有很好的产品想法,但就是因为在技术细节上过度纠结,迟迟无法推出第一个版本。有的人为了配置一个"完美"的服务器环境,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有的人为了选择最"优雅"的技术栈,研究了半年还没开始写代码。 在独立开发的世界里,时间就是一切。用户不会因为你的服务器配置多么精妙而付费,他们只关心你的产品能不能解决他们的问题。 技术只是我们达成这个目标的手段,不是目的本身。如果我们因为追求某一个技术细节的"完美”,而耽误了整个产品的上线时间,那就是本末倒置了。 有个朋友跟我说过一句话,我觉得特别有道理:程序员的价值不在于你会多少命令行技巧,而在于你能多快多好地解决问题。 什么时候该用命令行? 当然,我也不是说命令行就完全没用了。但我们得明确一个观念:命令行只是一个工具,就像我们用的VS Code、PhotoShop、Excel一样。 你会去深入研究VS Code的源码吗?你会去分析PhotoShop的内部实现原理吗? 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因为没必要。我们学会怎么用这些工具来完成工作就够了。 命令行也是一样的道理。如果你是专门的运维工程师或者系统管理员,那当然需要深入掌握各种命令行技巧,这是你的专业技能。 但如果你是自由职业者,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开发产品和服务客户上,那么把命令行当成一个工具来看待就够了。 在某些特殊场景下,命令行确实还是更合适的选择: 真正的高端定制需求:当你确实需要做一些非常特殊的配置,而现有的面板和社区方案都无法满足时。但说实话,这种情况对于普通自由职业者来说,可能一年都遇不到几次。 自动化脚本:如果你需要写脚本来执行批量操作,命令行肯定是首选。但现在很多面板也支持计划任务和简单的自动化功能。 学习和理解系统原理:作为技术人员,了解一些底层原理确实有益,但没必要事事都要从命令行开始。 应急情况:当图形界面出问题时,命令行可能是唯一的选择。但这种情况下,你只需要掌握几个基本的排查命令就够了。 找到适合的平衡点 现在的我,基本上是这样分配的:日常的服务器管理任务,能用面板解决的就用面板;需要深度定制或者自动化的任务,就用命令行;学习新技术或者排查复杂问题时,两种方式结合使用。 这样做的好处是,我可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重要的事情上。比如系统设计、代码优化、业务逻辑梳理等等。而不是把时间花在重复配置那些基础环境上。 前几天部署一个新项目,用1Panel搭建好基础环境只用了不到20分钟,剩下的时间我们重点讨论了项目的架构设计和潜在的性能瓶颈。 这种效率上的提升,对于我们这些资源有限的独立开发者来说,意义重大。 给想做独立开发的程序员朋友的建议 如果你是刚入行的程序员,或者想要转型做独立开发者,我建议你这样做: 先学命令行:理解Linux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式,这是基本功。就像学开车要先了解汽车的基本结构一样。 然后学会使用现代化工具:包括各种图形化面板、可视化监控工具等。这些工具能让你的工作更高效。 根据场景选择合适的工具:不要固执己见,实用主义一点。能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技术服务于目标,而不是炫技 最后我想说的是,我们做技术的,一定要记住技术是为了服务于我们的目标,而不是为了炫技。 当你的客户问你:**这个功能什么时候能上线?**的时候,他关心的不是你用了多高深的技术,而是什么时候能解决他的问题。 当用户反馈产品有bug的时候,他们要的不是你展示命令行技巧,而是希望问题能快速修复。 所以,放下那些不必要的技术偏见吧。Linux控制面板也好,命令行也好,都只是工具。重要的是,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合适的工具,以最高效的方式达成我们的目标。 我们是独立开发者,更是创业者和问题解决者。不要让技术束缚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不要因为追求某一步的技术"完美",而阻碍了向前进步的脚步。 毕竟,在这个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对于独立开发者来说,效率就是生命力。能够快速适应、快速学习、快速迭代的开发者,才是最有竞争力的。 你觉得呢?

2025-06-16 · 温习书案

独立开发者生存指南,不懂MVP,你的软件梦可能死在半路上!

说起来你可能不信,我亲眼见过一个朋友花了整整半年的时间,开发了一款他认为完美无缺的任务管理应用。界面美观、功能齐全、交互流畅,甚至连动画效果都精心调校。 可是当他满怀期待地发布到应用商店时,却发现市面上已经有三四款类似的产品占领了主要市场份额。更扎心的是,用户对他花费心血的那些"完美功能“根本不买账。 这就是许多独立开发者都会遇到的困境。我们太容易陷入追求完美的陷阱,却忽略了市场验证的重要性。直到我接触到MVP这个概念,才意识到关起门来开发完全是无用功。 什么是MVP?为什么它能拯救你的软件梦? MVP,全称Minimum Viable Product,也就是最简可行产品。简单来说,它是一个只包含核心功能、能够解决用户基本需求的产品版本。 你可能会想:这不就是半成品吗? 不,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MVP的精髓在于用最小的成本和时间,验证你的产品理念是否正确,用户是否真的需要这样的解决方案。 想象一下,如果我那个朋友当初先做一个只有基本任务创建和完成功能的简单版本,可能只需要一个月就能上线。通过用户的反馈,他就能知道大家真正需要什么功能,而不是在家里闭门造车半年。 为什么独立开发者特别需要MVP? 1. 个人精力有限,时间就是生命 作为独立开发者,我们不像大公司那样有专门的产品经理、设计师、测试工程师。一个人要承担所有角色,时间和精力都是稀缺资源。 如果你想把整个应用完整地做出来,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 等你做完了,市场可能已经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可能已经抢占了先机。更可怕的是,你可能会发现自己苦心孤诣做出来的东西,用户根本不需要。 2. 国内开发环境竞争激烈 现在国内的开发团队实在太多了,有个好的创意很快就会出现类似的应用。你在那里精雕细琢,别人可能已经抢先一步占领了市场。 MVP的优势就在于能够快速试错、快速迭代。你先抢占用户心智,建立起用户群体,然后根据反馈逐步完善功能。这种策略比闭门造车要明智得多。 3. 程序员的完美主义陷阱 我们程序员都有一个通病——想把所有事情做好,做到完美。写代码的时候,总想着再优化一下性能,再美化一下界面,再加一个小功能。 但是在商业环境中,这种完美主义往往是致命的。每多做一个功能,就要多花时间和精力。而且你永远不知道用户是否真的需要这些功能。 MVP的核心作用:验证市场需求 MVP最重要的作用不是赚钱,而是验证。验证什么呢? 验证市场需求是否真实存在 你觉得用户需要的功能,用户真的需要吗?你认为的痛点,真的痛吗?只有把产品拿到市场上让真实用户使用,你才能得到准确的答案。 验证商业模式是否可行 即使用户喜欢你的产品,他们愿意为此付费吗?愿意付多少钱?通过MVP,你可以测试不同的付费模式,找到最适合的商业化路径。 验证产品方向是否正确 有时候用户的需求和你想象的完全不一样。通过MVP收集用户反馈,你可能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使用场景,从而调整产品方向。 如何利用MVP验证你的产品想法? 抢占用户心智,逐步完善 MVP的最大价值在于能够让你快速进入市场,抢占用户心智。与其花几个月时间开发完整产品,不如先用最简版本占据用户的第一印象,然后根据反馈逐步迭代。 以我现在正在开发的一款笔记应用为例,我没有一开始就做标签分类、云同步、协作编辑这些功能。而是先推出了最基本的创建、编辑、搜索功能。用户开始使用后,我根据他们的反馈逐步添加新功能。 用数据说话,而不是凭感觉 通过MVP,你可以收集到真实的用户行为数据。哪些功能用户用得最多?哪些页面停留时间最长?这些数据比你的主观判断更有说服力。 例如一个电商平台项目建立之初,你会认为商品管理是核心需求,结果通过MVP发现用户最需要的其实是数据分析功能。 MVP成功案例分析 很多知名产品都是从MVP开始的。Facebook最初只是一个大学生社交网络,功能非常简单。Twitter最初只能发140字的短消息。Instagram最初甚至不是照片应用,而是一个签到应用。 这些产品都是在用户使用过程中不断迭代和改进,最终成为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常见的MVP误区 误区一:MVP就是减少功能的半成品 MVP不是简单地砍掉一些功能,而是要保证核心价值能够完整体现。一个好的MVP应该能够让用户完成主要任务,获得基本的使用体验。 误区二:MVP可以很粗糙 虽然MVP强调简单,但不意味着可以粗制滥造。基本的用户体验要保证,核心功能要稳定可靠。如果产品太粗糙,用户可能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误区三:MVP只是技术验证 MVP不只是验证技术可行性,更重要的是验证市场需求和商业价值。开发团队通过提供最小化可行产品获取用户反馈,并在这个最小化可行产品上持续快速迭代。 从MVP到成熟产品的迭代路径 有了MVP,接下来怎么办? 1. 收集用户反馈 建立有效的用户反馈渠道,可以是应用内的反馈功能,也可以是微信群、QQ群。认真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 2. 数据驱动决策 除了定性反馈,还要关注定量数据。用户留存率、使用频率、付费转化率等指标能够更客观地反映产品表现。 3. 持续迭代改进 根据用户反馈和数据分析,不断优化产品功能。但要记住,每次迭代都要有明确的目标,不要盲目添加功能。 结语:MVP思维,独立开发者的生存之道 作为独立开发者,我们的资源有限,试错成本很高。MVP思维能够帮助我们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化成功的可能性。 不要再花几个月时间闭门造车了,先做一个简单的MVP,让用户来告诉你什么是对的,因为用户比你更了解自己的需求。 我现在每开发一个新产品,都会问自己三个问题: 这个产品解决了什么核心问题? 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如何在一个月内验证这个想法? 如果你也是独立开发者,不妨也试试这种思路。 ...

2025-06-14 · 温习书案

建站需要掌握SEO技巧吗?可能和你想的不一样

前几天,有朋友在微信上咨询我,他想做个网站,但是不懂SEO,是不是得先学个一年半载的才能开始建站? 说实话,有这样问题的人我见过很多,几乎小白都会有这样的疑虑。 这让我都会想起三年前的自己。那时候的我也是抱着同样的想法,认为建站一定要先掌握SEO技巧才行。 结果我花了整整2个月学习各种SEO教程,却连一个像样的网站都没有建起来,而且一段时间过后,这些SEO知识我已经忘记得差不多了。 今天,我想和你聊聊这个话题,告诉你一个可能和你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答案。 建站和SEO,其实是两回事 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认为建站和SEO是绑定在一起的,好像不懂SEO就不能建站似的。 但实际上,这完全是两码事。 我们先来想想建站的本质是什么?建站的核心目的是为用户提供有价值的内容,解决用户的实际问题。而搜索引擎的目标也很简单:把最优质、最相关的内容推荐给用户。 你看,这两者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围绕"优质内容“这个核心。 那么SEO到底是什么呢? SEO很多时候其实是为了迎合搜索引擎的算法,做出的定向内容创作。 说白了,这算是一种走捷径的方法。但这里有个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产出的内容往往缺乏真正的竞争力,很快就会被其他更优质的内容超越。 我身边就有个活生生的例子。 和团队小伙伴聊天时了解到,两年前有个同事花了大价钱去学习SEO培训课程,学会了各种关键词堆砌的技巧。刚开始确实有点效果,网站排名上去了。 但是半年后呢?排名不仅掉了下来,网站流量也越来越少。为什么?因为他的内容质量根本经不起考验,用户看了几眼就走了。 先行动,后优化——这才是正确的顺序 我想告诉你的是:建站就直接行动吧,不用考虑那么多SEO的东西。 如果你一定要等学会了SEO才开始建站,那就是本末倒置了。这就好比你想学游泳,但是非要等把所有游泳理论都学透了才下水一样,结果可想而知,你可能永远都学不会游泳。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建站,SEO是为建好的站引流用的。你可以先把网站建起来,然后根据需要一点点学习和优化。 我自己就是这样过来的。 三年前,我放下了那些SEO教程,直接开始建我的第一个网站。虽然刚开始排名不怎么样,但至少我有了一个真正的网站,有了自己的内容平台。 然后,我根据网站运营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相关的SEO知识。 这样做的好处很明显:你学到的每一个SEO技巧都能立刻应用到实践中,而不是空学理论。 不要被"SEO焦虑"困住了 现在网上有太多SEO培训机构,他们总是在强调SEO的重要性,让人觉得不懂SEO就做不了网站。但我想说的是,不要被这种理念困住了。 任何人都可以建站,任何人都可以获取到流量。SEO只是能够让你获取到更多流量而已,它不是建站的必要条件。 我见过太多人沉溺于学习SEO,一直在学习各种技巧和理论,但就是不行动。结果呢?几个月过去了,几年过去了,还是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网站。这样下去,永远都没有开始的那一天。 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先建站,再根据需要学习相关知识。遇到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技能就学习什么技能。 优质内容才是王道 这里我要分享一个重要观点:理论上,只要你能提供别人提供不了的内容,你就能排在搜索结果的第一名,根本不需要什么复杂的SEO技巧。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搜索引擎的核心算法就是要把最有价值的内容展示给用户。如果你的内容确实比别人的更有价值、更能解决用户问题,搜索引擎自然会给你更好的排名。 我有个朋友做美食博客,她从来不懂什么SEO,就是专心分享自己的烹饪心得和食谱。但是她的文章写得特别详细,每个步骤都有图片说明,还会分享一些烹饪小窍门。 结果呢?她的很多文章都排在搜索结果的前几位,网站流量也越来越高。 这就说明了一个道理:真正优质的内容不需要太多SEO技巧的包装,它自己就会发光。 SEO的真正价值在哪里?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那SEO到底有没有用? 当然有用,但我们要正确理解SEO的价值。 其实,SEO很多时候并不能直接提升排名,它更多的是帮助我们创作更好的内容。 比如说,SEO中经常提到的同义词、语义词、关键词密度等概念,这些本质上都是对优质内容进行统计分析后总结出来的特点。 当你按照这些思路去写内容时,你确实能够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文章。**为什么?**因为只有当你的内容足够丰富、涉猎广泛并且有深度时,才会自然地包含更多的同义词、语义词和相关关键词。 换句话说,这些SEO技巧实际上是在引导你写出更好的内容,而不是简单的技术操作。 我的建站建议 基于这几年的经验,我给你几个实用的建议: 第一,立刻开始行动。 不要再等了,不要再想着要先学会SEO再建站。你现在就可以选择一个建站平台,开始创建你的第一个网站。 第二,专注于内容质量。 想想你能为用户提供什么有价值的内容,然后认真地去创作。记住,用户需要的是能解决他们问题的内容,而不是堆砌关键词的文章。 第三,保持持续更新。 建站不是一次性的工作,你需要持续地更新内容,与用户保持互动。这样你的网站才能保持活力,搜索引擎也会更加青睐。 第四,根据需要学习SEO。 当你的网站已经有了一定的内容基础,你可以开始学习一些基础的SEO知识,帮助更多人发现你的内容。但记住,SEO是锦上添花,不是雪中送炭。 写在最后 回到文章开头的问题:建站需要掌握SEO技巧吗? 我的答案是:不需要,至少不是必须的。 建站的核心是提供优质内容,而SEO只是帮助这些内容被更多人发现的工具。如果你本末倒置,把SEO当成建站的前提条件,那你可能永远都迈不出第一步。 我想用一句话来总结今天的分享:最好的SEO就是没有SEO。当你专注于创作真正有价值的内容时,排名和流量自然会跟上。 所以,如果你一直在犹豫要不要建站,如果你一直在纠结要不要先学SEO,我的建议是:别想那么多了,现在就开始行动吧。 你的第一个网站不需要完美,你的内容也不需要一开始就很专业。重要的是,你要开始。只有开始了,你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改进,才能真正掌握建站和内容创作的精髓。 任何人都可以建站,任何人都可以获取流量。关键在于你是否愿意迈出第一步,是否愿意持续地为用户创造价值。 现在,关掉这篇文章,去建你的网站吧! 常见问题解答(FAQ) Q1:我完全是新手,真的可以不学SEO就建站吗? 当然可以!建站的核心是内容,不是技术。 你想想,互联网刚开始的时候,哪有什么SEO概念?那些早期的网站靠的就是优质内容获得用户。现在也是一样,搜索引擎的目标就是把最好的内容推荐给用户。 ...

2025-06-12 · 温习书案

博客10个技巧让新手也能写出吸引人的优质文章

很多新手博主都有这样的困扰:明明有话想说,但不知道怎么表达;或者写了很多字,读起来却像流水账,完全抓不住读者的注意力。 其实,好的博客写作是有技巧的。掌握了这些方法,即使是写作新手,也能创作出让人印象深刻的文章。 写作前的准备 在掌握具体技巧之前,我们先要转换思维方式。很多人写博客时容易犯一个错误:只关注自己想说什么,而忘了读者想听什么。 成功的博客文章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能解决读者的实际问题。 在动笔前,先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的读者是谁? 他们遇到了什么困扰? 我的文章能为他们提供什么价值? 比如你想写一篇关于"时间管理"的文章,不要泛泛而谈什么是时间管理,而是要想想:读者为什么会搜索这个话题?可能是因为工作效率低、总是加班、生活节奏乱等具体问题。 针对这些痛点来写,你的文章就会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明确了目标,我们就可以开始运用具体的写作技巧了。 1、用故事开头,瞬间抓住注意力 网络时代,读者的耐心极其有限。据统计,55%的读者只会花15秒浏览一篇文章。如果开头不够吸引人,他们就会立刻离开。 人天生爱听故事。用一个相关的小故事开头,能瞬间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实用模板: “[时间地点],[具体人物]遇到了[具体问题]。这个故事其实反映了[文章主题]的重要性。” 例子: “上周五晚上11点,我的同事小张还在办公室里加班。她一边打哈欠一边抱怨:为什么别人都能按时下班,我却总是忙不完?其实,问题不在于工作量大,而在于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方法。” 除了故事,你也可以用数据震撼法:“你知道吗?研究显示,一个人平均每天要做35000个决策。“或者痛点共鸣法:“是不是经常有这种感觉:明明很努力在工作,但老板总是不满意?” 2、使用PREP结构,让观点更有说服力 PREP是一个非常实用的段落写作技巧,能让你的观点更有逻辑性和说服力: Point:观点 Reason:理由 Example:例子 Point:重申观点 实际运用: “(观点)时间管理的核心是优先级排序。(理由)因为我们的时间有限,精力也有限,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得完美。(例子)比如你今天有5件事要做,如果不分轻重缓急,很可能重要的事情没做好,琐碎的事情却花了大把时间。(重申)所以,学会优先级排序是时间管理的第一步。” 这个结构特别适合阐述重要观点,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你的想法。 3、多用短句,控制句子长度 短句更容易理解,也更有力量。现代读者习惯快速阅读,长句会增加理解难度。 改进前: “虽然时间管理看起来很复杂,涉及很多方面,包括目标设定、优先级排序、工具使用等等,但是只要掌握了基本原则,就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改进后: “时间管理看起来很复杂。其实只要掌握基本原则,就能有效提升工作效率。” 实用建议: 每句话不超过20个字(字数只是一个大概,不要死板认为只能有20字) 一个句子只表达一个意思 多用句号,少用逗号连接 4、善用比喻,让抽象概念具体化 抽象的概念通过比喻变得具体易懂,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例子: 学习新技能就像健身一样,不能指望一天练成肌肉男。需要制定计划,持续训练,才能看到效果。 写作就像做菜,需要好的食材(素材),合适的调料(技巧),还要掌握火候(节奏)。 拖延症就像顽固的杂草,你不主动清理,它就会疯狂生长。 使用技巧: 选择读者熟悉的事物来做比喻,这样更容易理解。比如对职场人士可以用工作场景比喻,对学生可以用学习场景比喻。 5、增加具体细节,提升文章可信度 细节让文章更真实可信,也更有指导价值。 改进前: 要提高写作水平,需要多练习。 改进后: 要提高写作水平,建议每天至少写500字。可以写日记、写读书笔记,或者在微博上分享观点。关键是要形成习惯,让写作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坚持3个月,你就会发现明显的进步。 实用方法: 提供具体的数字(时间、数量、比例) 描述具体的场景和步骤 给出可操作的建议 6、直接对话,增强亲切感 用"你”、“我"这样的表达,创造直接对读者说话的感觉,会让文章更有亲切感和参与感。 改进前: 在学习新技能时,我们应该制定明确的目标。 改进后: 当你想学习新技能时,先给自己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进阶技巧: 预设读者的疑问:“你可能会想:‘这些道理我都懂,但就是做不到啊!’” 直接回应质疑:“有人可能会说:‘我的工作性质特殊,这些方法不适用。’” 鼓励读者行动:“现在就试试看,你会发现其实没那么难。” ...

2025-06-08 · 温习书案

建站前的思考,怎么选利基市场?6个步骤

你是否也曾经满怀热情地想要建一个网站,却在选择方向时陷入迷茫? 先说明一点:这篇文章是为想通过建站赚钱的小伙伴准备的。 如果你建站只是为了做个人笔记、分享知识,不需要考虑盈利,那么你完全可以忽略利基市场的选择,直接开始建站写作。就像我现在做的个人笔记博客一样,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完全凭兴趣和心情。 但如果你希望通过网站获得收入,那么选择利基市场就变得至关重要了。 作为一个从零开始建站,并且通过多个搜索引擎SEO获得稳定流量的站长,我想告诉你:利基市场的选择直接决定了你网站的成败。 今天,我将用6个步骤,手把手教你如何找到最适合你的利基市场。 什么是利基市场?为什么它如此重要? 利基市場(Niche Market)简单来说,就是在庞大的市场中找到一个细分的小众群体,然后专门为他们提供有价值的内容或服务。 让我用一个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 假设你想开一家餐厅。如果你只是开一家普通的中餐厅,那你要面对的竞争对手数不胜数。但如果你发现周围有很多健身爱好者,你可以专门开一家"健身餐厅",提供高蛋白、低脂肪的健康餐食。 这时候: 你的目标客户很明确:健身爱好者 你能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了解健身人群的饮食需求 客户愿意付更高的价格:因为你解决了他们的特定问题 更容易建立口碑:专业的定位让人印象深刻 建网站也是同样的道理。与其做一个什么都有的综合性网站,不如专注于一个细分领域,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 为什么建站选择利基市场特别重要? 在当前的互联网环境下,选择利基市场变得尤其重要,特别是对于我们这些个人站长来说。 搜索引擎的变化 随着搜索引擎市场的变化,特别是必应在国内市场份额的快速增长,现在必应的市场覆盖已经超过了百度。这对我们建站者来说是个好消息,因为这意味着建站市场不再是百度一家独大,新人很难入场的局面了。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必应更容易地获取流量,再加上用户的搜索习惯也在发生变化。现在的用户不再只依赖搜索引擎获取信息,他们还会去小红书、抖音、淘宝、京东等平台寻找答案。 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找到那些用户确实会在搜索引擎中搜索的内容,这就是我们的利基市场。无论是针对国内的必应和百度,还是面向海外的谷歌,原理都是相通的。 平台孤岛效应 你可能会想:"我可以多平台运营啊,小红书、抖音、网站一起做。" 但现实很残酷,国内平台基本上都不允许将流量引导到我们自建的网站。每个平台都是一个孤岛,即使你同时运营多个平台,它们之间也无法形成协同效应。 更要命的是,在每个平台上你都是新手账号,需要重新积累粉丝和权重。这样分散精力的结果往往是每个平台都做不好。 搜索引擎SEO的优势 相比之下,通过搜索引擎SEO获取流量有几个明显的优势: 流量质量高:用户主动搜索,需求明确 成本相对较低:不需要持续投入广告费 效果持久:一旦排名稳定,流量会持续流入 转化率高:精准匹配用户需求 不管你是做国内的必应、百度SEO,还是面向海外市场的谷歌SEO,前提都是必须选对利基市场。 6个步骤选择你的利基市场 接下来,我将分享我总结的6个步骤,帮你找到最适合的利基市场。 第1步:盘点你的优势和兴趣 很多人一开始就问:“什么行业最赚钱?“这个问题问错了。 正确的问题应该是:“我在哪个领域有优势?” 建网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如果你选择一个自己不擅长也不感兴趣的领域,很难坚持下去。我见过太多人因为盲目追逐热门而中途放弃的例子。 你可以问问自己: 我平时最喜欢研究什么? 朋友们经常向我咨询什么问题? 我在哪些方面比身边的人更有经验? 我愿意花时间深入学习哪个领域? 记住,你不需要成为专家才能开始,但你需要有足够的兴趣去成为专家。 第2步:调研市场需求 有了初步的方向后,下一步就是验证市场需求。 你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调研: 关键词搜索量分析 国内市场:使用百度指数、必应关键词工具等 海外市场:使用Google关键词规划师、Ahrefs等SEO工具 查看相关关键词的搜索量。如果一个关键词每月搜索量过低(比如少于1000次),那市场可能太小;如果搜索量过高(比如超过10万次),竞争可能太激烈。 多平台数据对比 百度指数:了解国内用户搜索趋势 微信指数:查看社交媒体关注度 谷歌趋势:分析海外市场热度 必应搜索建议:获取相关关键词灵感 竞争对手分析 看看已经有多少网站在做这个领域,他们的内容质量如何,是否还有改进的空间。 第3步:细分你的利基市场 大多数人在这一步都会犯错,他们选择的市场范围太广。 比如,“健康养生"这个领域就太宽泛了。你需要进一步细分: 中老年人养生 办公室白领健康 孕妇营养保健 慢性病康复指导 越细分,你的目标越明确,越容易建立专业形象。 ...

2025-06-06 · 温习书案